精选腊八作文10篇

来源:文萃都  本文已影响4.92K人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腊八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腊八作文10篇

腊八作文 篇1

“腊八粥,腊八蒜,放债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这是老北京常说的一句民谚。

腊八是老北京过年重要的一天,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都要在这一天把一年的盈利算出来,债主们要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大家都知道“腊八儿”这天要喝腊八粥、腌腊八蒜,腊八粥有互相赠送的传统讲究,可是因为“蒜”与“算”同音,有“清算”的意思,腊八蒜可都是自家腌制,不愿假手于人的。如果你想上街卖腊八蒜人家会以为你是催账的,这买卖一准儿做不成。

我最喜欢腌腊八蒜了。每到这时,我和妈妈就满心欢喜地剥出一罐子白白胖胖的大蒜,装满米醋,再放上点冰糖和盐,就可以静待腊八蒜一点点变绿直到年三十儿色如翡翠了。用这样的醋蒜蘸着饺子吃,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我还真就犯了馋,为了能早些吃到色香味俱全的腊八蒜,还特意耍了个小聪明。我想,既然花草树木在温暖的环境里能生长得更快更好,那腊八蒜一定也能在温暖的环境里变绿得更快。于是就把一罐子腊八蒜放在了暖气边上。

我眼巴巴地等了一个星期,可腊八蒜一点也没变绿。往年这时腊八蒜早该泛绿了,我十分着急。姥姥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我只好向她请教。姥姥听了煞有介事地说:“呦!那你不是在腊八那天泡的吧!咱老北京人讲究,腊八那天泡得蒜才能湛清碧绿呢。”

我细细一想,还真是,为了早点吃着蒜,我们在腊月初七那天就把蒜泡上了。难道真是这个原因?这没什么科学依据呀,我半信半疑。腊八蒜却真是吃完了都没见着绿。

直到前几天语文课上,才被刘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刘老师听说我的腊八蒜今年没绿,说:“不应该呀!是不是你们家太热了?腌腊八蒜得凉着点”。我大吃一惊:“哎哟!我的腊八蒜可一直是放在暖气边烤着的!”我回到家上网一查,果真如此。大蒜变绿必须要有低温这个条件。而且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有这样一个特性,要经过低温之后才能成长。

这就是我爱的腊八蒜,这就是我爱的腊八,这就是我爱的中国民俗!

腊八作文 篇2

提起腊八,大家都知道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我家的“腊八”则是在腊八那天,爸爸捡回家的一条流浪狗。

曾经很多次跟妈妈申请想要养一条宠物狗,但是妈妈一句“要狗没我,要我没狗”就把我的想法给彻底打压了。这次“腊八”的出现,则纯属意外。那天,爸爸到朋友家串门,在朋友家的楼下,发现有条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爸爸经过狗的身边时,小狗竟然围着爸爸使劲地摇着它的尾巴,并用乞求的眼光可怜巴巴地看着爸爸。爸爸继续向前走,没想到狗竟然步步紧跟着爸爸。爸爸不由怜惜地蹲下身,将狗抱入怀中。这条狗竟然那么乖巧,一动不动地依靠在爸爸怀里。爸爸急忙在楼下、物业等处寻找狗的主人,没有找到。爸爸无奈地将狗放下来,想要回家。可是狗竟然又步步不离地跟着爸爸。爸爸不忍,于是只能将这条中华田园犬抱回来了家。我们一家三口经过多番“起名大战”后,“腊八”则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这条狗的名字。于是,“腊八”使我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一,我家变得更加洁净了。我家原来总是两三天才搞次卫生,而“腊八”来了之后,我家必须每天都要擦一至两次地。因为“腊八”还小,随地拉尿,如果不搞卫生,则随时有可能被“腊八”的“地雷”袭击。所以,妈妈现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地板全部拖一遍。家里地面上也不再乱放鞋子等,否则会成为“腊八”袭击的目标,使我们享受了干净整洁的环境。

变化二,我变得更加勤快了。妈妈给定下了“腊八”在我家的前提是,“腊八”的便便必须由我清理。为了“腊八”,我无奈地答应了妈妈。可是“腊八”便便的味道也着实有些让我难以忍受。我灵机一动,每次清理时,我都带上了防雾霾口罩。别说,味道果然闻不见了,只是清理时感觉到手里有时候会有热热的感觉。

变化三,我家变得笑声了。平时妈妈一下班进家门,总是问:“儿子,作业完成地怎么样了?”。现在妈妈一进门,则是:“腊八腊八”。“腊八”总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就到了妈妈身边,亲昵地亲着妈妈的.脚,使妈妈不自觉地就笑出了声。“腊八”很缠人,有时候为了让我专心学习,需要把“腊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我跟妈妈都形容这是关“腊八”禁闭,这必须得需要跟“腊八”周旋一番,才能让它独处。“腊八”自然是不愿意被关进“监狱”,每次都是在门上抓挠半天才肯就范。每次“斗智斗勇”结束,我和妈妈都是哈哈大笑,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开心。

“腊八”就这样彻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爱这个带给我们洁净、快乐的小精灵。

腊八作文 篇3

北方有过腊八泡腊八蒜的习俗,今年腊月初八,我也亲手做了腊八蒜。 首先,把剥好皮的蒜放到罐子里;然后,往里加醋和适量砂糖;最后,把罐子封闭好,一直到除夕。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要看看腊八蒜泡的怎么样了;据说泡好的腊八蒜色如翡翠。我真期待看到我泡的腊八蒜的成果。 今天是除夕,我看到了我泡的腊八蒜的成果:像一粒粒翡翠,味道酸酸的、辣辣的,还有微微的甜味儿。 腊八蒜是怎样来的呢?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这样的:“蒜”字和“算”字同音,意思是每逢腊月初八,商家都要算自己一年的帐,如果有别的商家欠货款,除夕那天就送给欠钱商家一罐泡好的腊八蒜,表示该还钱了。现在我泡蒜绝对不是要别人还钱,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美食来享受。 我把泡好的腊八蒜端上餐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心里美滋滋的。

腊八作文 篇4

清·夏仁虎--《腊八》

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腊八作文 篇5

1月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专家介绍说,“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多种多样,各地版本不同、说法不一。在佛家看来,“腊八粥”来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腊月初八这一天广为施舍饥民的善举,逐渐演变成熬煮腊八粥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了。

专家指出,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腊八作文 篇6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作文 篇7

“腊八,扎花,支灶,年下。”小时候,一到腊八节那天,母亲便说这句话。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只记得这天的母亲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拿出过年的衣裳让我换上,仔细地给我梳了头,洗净脸,擦上雪花膏,然后在我的两个辫子上戴上两朵花。花是母亲用一碗豆子从货郎那儿换来的,两朵艳粉的绢花。母亲给我戴花时,嘴里又念叨那句话:“腊八,扎花,支灶,年下。”

小时候盼腊八,不仅腊八那天能穿新衣裳,戴花,还能吃上腊八糕。为做腊八糕,母亲提前好几天做准备呢。

母亲说蒸腊八糕要用江米,江米发黏,口感好。在我看来,那分明是大米,我看不出江米和大米有什么区别,都是白花花,亮晶晶。母亲把江米放簸箕里反复簸几遍,混杂其间的小草叶小石头什么的都随着簸走了,江米更白更干净了。

母亲又开始准备蒸糕用的红枣。红枣是我家枣树结的,枣子成熟季节,那些小的或是不好看的母亲都让我们吃了,模样好的都留起来,晒干,留着过年时蒸腊八糕、蒸枣馍。母亲拿出干瘪成一团的红枣用水泡上,眼见着那红枣滋滋地喝水,又恢复先前的模样了,又红又亮。忍不住拿一颗放嘴里,甜,但没先前的脆劲。

腊八作文 篇8

腊八到了,我不光会想起腊八粥,还会想起腊八蒜。

据说,只有在腊月初八这天泡的蒜才会碧绿如翠。

腊八这天,白天,一早搬出备好的瓶瓶罐罐,一一洗净,放到阳台上晾干。然后,精心挑选个大的白皮蒜头,瓣多的,殷实的,最好。

晚上,喝罢腊八粥,便开始泡蒜。

剥去蒜瓣上一层层的薄如蝉翼的白皮儿,洗净,擦干,将米醋倒入罐内,加入蒜瓣和白糖,拌匀,盖上盖子,密封好。放在阴凉处,剩下的一切就交给时间了。一周后,奇迹出现了,原本白白的蒜瓣慢慢开始变得通体翡翠如玉。

米醋,最好选用上好的,因醋色淡,泡出来的蒜便呈碧绿色,好看。若用陈醋,泡出来的蒜,色泽就差,蒜瓣不够绿,口感也差。

腊月间,天气寒冷,泡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纯正。

泡好的腊八蒜,口感酸辣适度,据说有开胃祛腻、帮助消化和软化血管之功效。

腊月里,杀猪,宰羊,免不了吃喝一通,大荤大腻。腊八一过,马上要过大年了,鱼肉荤腻胃里装了不少,吃点腊八蒜,一点油腻感也没有了,反而越吃越香。

除夕夜,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就着腊八蒜,越吃越有味道。

近年,我每年都泡点腊八蒜。只为守住一点所谓的传统,只为领略一份蒜的辛辣与醋的清香完美融合后产生的那种神秘味道。

腊八,这样的节日,总让我想起农历,想起乡村,想起人烟。腊八蒜,总让我想起光阴深处,那些不变的东西。

土有土味,花有花味,腊八蒜有种特殊的味道。这味道,会让我想起故乡,以及一些跟故乡有关的事情。

今年腊八,我还要泡些腊八蒜。

腊八作文 篇9

每年开始“数九”,我都会在潜意识里默默“”的到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还是味觉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圆,圆周的起点其实也是终点?

在我儿时的饮食记忆中,一个叫“腊八”的日子,简直就是弘扬味觉的宏大叙事。

20世纪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也没有“暖冬”一说。只要进入“三九”,川西坝子尽管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胜景,结结实实的寒冷却叫人神清气爽。

那时我在一个名叫“新繁”的小县城上,学校与东湖公园仅一墙之隔,学生们在课间操也能溜进东湖公园玩一会儿。只有30亩大小的东湖,为唐朝西川节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开凿。我国现在仅存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新繁东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处为山西新绛县绛守居园池);“宋莲”则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安石的新繁县令时,曾以东湖并蒂莲为祥瑞大事,写长诗《东湖瑞莲歌》以资纪念。

精巧玲珑的东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纪念古代先贤的“怀李堂”、“三贤堂”和“四费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贞楠中,荷塘曲水环护20多处楼台亭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还有许多楹联匾额,常让初识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最让我喜爱的,是“三贤堂”的那副楹联:“何物荐馨香,西蜀繁田,东湖清水;前贤有遗爱,唐封翠柏,宋咏红莲”。记得大哥曾用朗诵诗歌的语调对我解释那副楹联——什么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为悠长?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东湖的清澈流水;唐代圣贤留下的苍翠古柏和宋代诗人吟咏过的红莲芙蕖,都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深厚仁爱呀!

东湖是我和三弟儿时最爱玩儿的所在。初春时节,我们在城墙根一带摘“狗蒂芽”(有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的野菜),还有一种鲜红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据说那是蛇的最爱,我们总要狠下决心,才能拒绝它那水灵灵红艳艳的诱惑。盛夏之中,桤木树林是我们捉蝉子和“牵牛郎”的胜地,慈竹林则是我们捉“笋壳虫”和“丁丁猫”(蜻蜓)的好去处。到了,我们跳到干涸的荷塘里,几乎不费力气就能挖菱角和莲藕。

即便进入隆冬,顽童眼中的东湖也是绝佳去处。一个阴霾弥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的我朝窗外望去,只见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操场旁那株高大铁树的墨绿色针状上就积满白雪,看上去格外赏心悦目。放学铃声还在耳畔萦绕,我已叫上三弟,一边背诵新学的课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边拉着他奋力朝东湖跑。

东湖城墙上,几大片盛开的腊梅被积雪压弯了枝头,那雪松软而洁净,伸出舌头尖舔而食之,冷丝丝、甜丝丝,差不多堪与街头艺人卖的棉花糖媲美,却又胜在多出几分馥郁。我们采集腊梅上的积雪打雪仗,弄得满身都散发着腊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见天色已晚,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未进家门,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喷香——有腊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干果的脆香,还有若干莫可言状的馨香。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灶头,揭开锅盖,只见一大锅五颜六色的稀饭。问及此为何物,答曰“腊八稀饭”。再问“何为腊八”?外婆再答“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接下来的“佛成道节”等语我则完全听不明白。

且不管“腊七饭”、“腊八饭”,只要可口就是好饭——好像有点儿“英雄不问来路”的意思。待到晚饭时,对吃喝问题一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再度提出质疑,外婆讲的那些话我仍然一头雾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平素严厉有余和蔼不足的父亲居然给了答案:“腊八”古称“腊日”。早在先秦,人们就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饭竟然有如此久远的来历和神奇作用,想不肃然起敬也难啊。

以吃喝为载体缅怀先人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业内人士的术语,就是“程序运行正常”。可是,怎么也没料到,今年我煮“腊八稀饭”的既定程序,却因笔记本电脑莫名其妙染上“烧香”病毒而毁损殆尽。忙完重装操作系统、安装新买正版杀毒软件等烦心事儿,“腊九”也要按“腊八”来过。至于将“腊八粥”刷新为“腊八饭”,不是颠覆传统,不为另类炫酷,不想显摆厨艺,只因立志“把日子过成厨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红豆洗净、分别煮至半熟沥起;腊肉、火腿肠、豆、胡萝卜、猕猴桃、红杏果脯、大枣、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颗粒,铁锅烧热调和油烧熟,先炒红豆等辅料,再以米饭均匀覆盖,扣上锅盖小火焖之,一刻钟就成。

外婆当年做的“腊八稀饭”,一直是我私人食谱中的一个难以消解的块垒,一种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愫。每年开始“数九”,我都会在潜意识里默默期待“腊八”的到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还是味觉记忆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圆,圆周的起点其实也是终点?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腊八作文 篇10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