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来源:文萃都  本文已影响1.91W人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突破方法:

课文结合,反复体会,老师适时指导。

【教学准备】

1、生回家充分预习,读熟日积月累。

2、回忆课文内容,准备交流平台。

【教学程序】

一、交流平台

1、生齐读交流平台要求,思考:

交流平台让我们交流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

⑴ 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感情的?

⑵ 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思乡感情的。

3、生讨论,共同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思考:这些句子都是讲什么的?

2、讨论得出结论:

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3、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

4、全班总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5、师引:这些写思乡的诗句,又是通过写什么样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自己思乡情的呢?

6、生讨论。

7、生交流这些句子的原诗是什么样的?

(有能力的就多交流,没有的多积累。)

三、趣味语文

1、生自由读文,说说主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生讨论,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3、师出示全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生讲其它趣味语文故事。

【同伴互评】

此设计条理清楚,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口语交际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交际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会有话可说。日积月累,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如果能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材料拟小标题。《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 起身──住宿

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芦柴棒

4:30 早餐──饮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小福子

5:00 上工──劳动

↓ ↓

面 点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1、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2、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3、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议的内容

议的形式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2、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3、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 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 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 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 上机实验;

5. 集中辅导和答疑;

6. 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 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投影思考题:

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

⑴ 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⑵ 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投影思考题:

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默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蜡烛的珍贵意义:

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教学教法应用】

小组讨论法,质疑问难。

【教具】

生字卡片、头饰、图画、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四幅挂图,问:这四幅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师述: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2、四季)

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

1、初读课文。

⑴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生字;数一数共有几句话。

⑵互助学习生字。

①本文的生字你认为哪些的读音应该注音,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②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句话?(4句)

③请一人来读第一句(出示挂图)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学习第一句

①谁来说一说(板书:说),这句话写了什么?(草芽对小鸟说,他是春天)板书:草芽图

②本句中,你有何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板书:问)用是说一句话。

③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我们来议一议(板:议)

④感情朗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板:读)

⑵总结: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师或生边述边板书:说、问、议、读。用以上的学习步骤学习二、三、四句话,四人一小组,自学开始。

⑶学习二、三、四句

①谁说一说这三句各写了什么?

②谁有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③师述:夏天,热情奔放;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

你能把这三句话的感情读出来吗?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⑷分角色读文: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行大家读,第三行演员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

三、总结

1、播放音乐和出示四季的风景画。

师述: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的山涧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绿叶有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中,秋天便消失走近了我们的生活,天空那么开阔,高远;冬日,皑皑白雪珍藏了过去。而明天,将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

2、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3、齐背课文,每位同学都尽情表演。

【板书设计】

2、四季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47—49三角形的面积,“练一练”及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1、 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套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可能出现:a、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b、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c、学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作用?]

2、解决方案: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评析:谈话式导入,学生看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参与了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导入找准教学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也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新授

(一) 实验一:剪

1、师: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好不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

2、(1)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标上1、2、3号)

(2)反馈。师:你沿虚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得到了什么图形?(让学生把得到的两个三角形举给大家看。)师:其他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后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吗?

(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

师:重合了,在数学上叫“完全一样”(板书:两个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能用“完全一样”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号、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演示重合过程,课件演示剪、重合的过程。

师: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并出现字幕: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师: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闪动演示,学生回答,出现字幕: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看字幕说: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一说1号、2号、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评析: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使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理解“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指明了思维的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3.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解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演讲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一:请大家识记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和课本注释①中作者的相关知识,3分钟后检测。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二:请大家理解并识记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家横向的语句),4分钟后检测。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a.文题 b.开篇 c.中间 d.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三、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0分钟)

自学指导三:识记课本下面重点字词的音形义,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四:这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演讲稿,请大家模仿作者当时演讲的情形,轮流进行演讲比赛(10分钟)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和本课的生字生词,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且灵活运用。

当堂训练: 请大家在当一次演讲家,模仿梁启超先生进行演讲。

自学检测一:

1.演讲是以 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 、 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2.梁启超(1873-1929),近代 ,著名 。 运动领袖之一。

字 号 ,别号 。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自学检测二:

议论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 、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其三要素是: 、 、 ;其中,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而且他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情况下只有两个,包括 (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和 (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 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自学检测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 )解剖( ) 骈进( ) 佝偻( ) 层累( ) 拣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wù( ) 断zhāng( )取义 xiè( )渎 强guō( )不舍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

②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③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④道理极容易明白。 ( ) ⑤轻慢,不敬。 ( )

⑥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⑦重重叠叠的层次。( )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要求】

⒈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⒉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地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难点: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前准备】

⒈课本插图的黑板画。

⒉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⒊好词语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

②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小小组交流。

(3)指名大组交流。

(4)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3.交流草稿,评议、修改。

4.学生认真誊写。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