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来源:文萃都  本文已影响1.82W人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以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体会“劝”

1、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战士们会怎么劝说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贴心的话呀,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会怎么回答战士们好心的劝说?(交流)

体会“做扁担”

1、在大家劝说不成的情况下,只好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战士们的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不料)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地劈、认真地削、仔细地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的时候,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样子?(交流)

3、看到朱德同志连夜赶做的新扁担,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指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三、拓展延伸: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四、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巩固识字,会写“士、志、军”3个字,会写“同志、带领、红军、来回、白天、起来”6个词语。

2、通过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2、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感受扁担的作用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朱德同志队伍敌人抽出难走打仗心疼。

不料敬爱带领队伍山高路陡。

3、复习内容。

课件出示,请学生填空说一说,感受“扁担的作用”。

敬爱的朱德同志用扁担()。

心疼领袖的战士们()扁担。

敬爱的朱德同志()新扁担,写上“()扁担”。【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的“扁担”进行复习,既渗透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整仁把握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关键词,感悟伟人的品质

1、借助关键词,体会“同甘共苦”。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尽管山高路陡,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

(1)看插图想象情景。

师: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练习说话。

师: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师: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先指名名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学习动宾短语“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关注年龄和动作。

师:朱德同志穿着什么?带着什么?挑起什么?

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生:读一读,连一连。

师: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文中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找一找,看谁说的多?

带领队伍、巩固根据地、储备粮食、藏起扁担。

师:照着样子练习说一组生活中常用的词组。

生: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弹着钢琴

师: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一样(满满的)。

②小结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与战士同甘共苦)

③朗读体会。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第一至三句。(强调两个“一块儿”)

2、聚焦关键词,了解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1)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越发”的意思。

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师:你能把“越发”换一个词,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生:可以换成“更加”。大家见了,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2)借助关键词,说说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①借助表示时间词语

“白天……晚上……”“整夜整夜”

②与第二自然段进行勾连。

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粮食,走五六十里的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大家看了非常心疼。

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战略,不休息——大家看了非常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理解藏扁担的良苦用心。

资料拓展: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军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战士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有时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③想象表达: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一定会劝他不要去挑粮了,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引导学生从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路途的遥远与艰险;朱德的年龄与肩上的重任。

④读句子,认读“不料”,结合语境理解“不料”。

师:没想到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什么?

⑤补白朗读的方式,感悟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大家见了,心里想:________。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⑥补充阅读,深入感受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的高大形象。带着敬爱之情再读最后一段。

相关资料补充:

朱德同志不仅在战争年代做到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种优良作风。1958年,已经是的十大元帅之一,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自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出示照片),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大家对朱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越发爱戴朱德同志了。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和新词

1、指导书写“军、志、士”3个字。

师:鼓励学生自主观察,一看汉字结构二看高矮和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2、观察汉字间架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3、描一个写一个。

师: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4、自主书写词语。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朱德的扁担板书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扁()()担()()队()()伍()()敌()()抽()()敬()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教师:条件这么艰苦,路又这么难走,朱德为什么还要找扁担写上自己名字与大家一起挑粮?他是有什么样品质的一个人?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学习1、2自然段:

3、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j y 5l扎兆兆。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 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

(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认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1自然段,这里有些词语谁能来读读?

2、出示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课件出示:有一排扁担,其中一根上刻有“朱德记”字样)

师:这些扁担是当年红军战士用过了,你能发现哪根扁担是朱德用的呢?(生答)我记得课文中也有这三个字,请大家快速打开书看看吧!

3、生读。(课件出示相应句子:“为了防止……三个大字”)

4、师:原来他是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5、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6、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7、全班交流。

①生答:战士们怕他累坏了。

②请大家再自由地读,把你们的想法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①“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

a、什么是往返?在课文中往返指从哪到哪儿呢?朱德一天这样往返多么远的路?50千米那是多少?

b、读来读读这句?

c、男生齐读此句。

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还从哪里知道朱德挑粮十分累?

②句子“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十分难走。”

a、大家爬过山吗?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险要?

b、课件出示图片(朱德挑粮走过的画面)这山,这树林,这哪是路啊,朱德在这里行走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c、指名说,再读此句,女生齐读。

③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被他甩得老远。”

a、从这句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挑粮很辛苦?(满满的)

b、老师这里有一筐米,它满了吗?(没)老师再倒些,满了吗?呦,好重啊,你们帮我抬下去,(把二名男生上台)告诉大家什么感觉?(太重了)

④出示整个2自然段。(重点词语做上记号)

⑤指名读,齐读。

3、联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a、请大家再读第二自然中的前2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b、师相机出示“奇缺”卡片,齐读。“奇缺”是什么意思?

c、出示视频画面:井冈山被敌人围困的画面。

4、再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a、再看看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再齐读最后一句,我们看文中插图,挑粮多累了,可是朱德脸上却是笑咪咪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座之间互相商量商量。

b、齐读第二自然段。

c、过渡:除了挑粮累,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累呢,看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a、谁把找到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b、出示句子“四十开外的的人……怎么办?”

c、朱德是军长,他有哪些工作做?相机出示并解释“日理万机”齐读此词。

d、齐读句子,再读,把担心、心疼读出来。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a、没了扁担,朱德会怎么做呢?你们听(播放后面部分录音:“没了扁担……三个大字”)

b、出示朱德挑粮的视频画面。

c、想象:如果你就是藏扁担的小战士,看到朱德又在挑粮你会想到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挑粮,看到朱军长走在前面,你会怎么做?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师总结全文,再读课题。

4、小律动:手指操。(十个小手指握握手,上拍拍,下拍拍,翻个跟头拍拍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a、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用尾巴向右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7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部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所学生字。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杨舍玩,大约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个来回不到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朱、志、冈、守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融入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巩固用词习惯。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藏收学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学生请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

2、联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学的悠悠球被老师藏收,现在请他讲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学因感冒缺席,请学生围绕他的空位讲讲那次上课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们还将认识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二、学生猜答,了解朱德历史背景。

三、围绕“藏”和“做”学习课文。

1、大家用铅笔做〈画〉根扁担在书上,快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2、扁担弯了没有?〈出示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投影。〉

3、组织学生讨论:从“弯”、“满满”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引思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教师指导理解“翻山越玲”。

5、引导学生擦去书上画的扁担,换写一句“我”把扁担藏到哪个地方的话。

6、引导学生体会“山高路陡”,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7、朗读提示: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读表达出来。

8、一个“藏”字,让你谈体会到了什么呢?这些也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

9、小结: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藏〉

10、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1、解释“连夜”、“赶做”的意思。

12、升华主题:

〈1〉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朱德做扁担又让你感到他怎样?

四、巩固字词。

1、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一遍,学生再试着背读一遍。

2、抽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日记一则:写学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学缺席,课文朱德的扁担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课前老师会提问日记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别要怎样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藏——战士们对首长的关爱

做——朱德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